國內藝術品信托相對其他信托市場規(guī)模小、起步晚,但是它從一開始就吸引著投資者的關注。其后,藝術品信托資產不斷擴張,2012年全年發(fā)行規(guī)模達33億元。與前幾年藝術品信托市場如火如荼的情形相比,今年市場顯得較為冷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藝術品信托遇冷?藝術品信托轉型路在何方?
(圖片來自網絡)
1、藝術品信托大事件盤點
2009年
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攜手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于6月18日共同推出“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用于購買數名著名畫家知名畫作的收益權,標志著國內信托機構正式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
2010年
藝術品信托進入發(fā)展上升通道。有2家機構發(fā)行了10款藝術品信托,發(fā)信規(guī)模超過7.5億元。平均(預期)收益率9.75%。
2011年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文化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的通知》出臺,要求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大力支持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該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975億元。這年18家機構發(fā)行了45款藝術品信托,累計發(fā)行規(guī)模超過55億元。
2012年
受到宏觀經濟及藝術品市場自身諸多因素影響,藝術品信托進入下行通道。與2011年相比,產品數量減少了10款,降幅為22.73%, 發(fā)行規(guī)模為33.46億元,降幅為39.5%。
2013年上半年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少有29款藝術品信托產品將在2013年面臨兌付,涉資26.42億元。正是由于這個原因,2013年被稱為“藝術品信托的退出之年”。上半年新發(fā)行的藝術品信托僅有10款,參與的機構也從高峰時的18家銳減至4家。
2、藝術品信托發(fā)行量為何驟減?
藝術品信托先天不足
所謂信托,顧名思義,就是以信用為基礎的信用委托行為。為什么說藝術品信托先天不足呢?資深藝術經濟學家馬健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的很多問題,無論是鑒定問題和評估問題,還是產權問題和維權問題,歸根到底都直指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信用問題,開展藝術品信托業(yè)務的最大障礙就是如何解決信用問題。
當今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水很渾”,信用缺失現象極其嚴重?上攵劳杏谒囆g品市場的藝術品信托業(yè)務所面臨困境會有多大!假如藝術品市場上的信用問題尚未基本解決,具有自我約束能力的藝術品信托治理構架還沒設計完善,就匆匆忙忙推出五花八門的藝術品信托產品,那真的是“不信中的不信”。
不合時宜的短線操作
藝術品是一種中長期投資產品,買的是行業(yè)的趨勢,而信托這種快進快出的投資方式在藝術品市場上已經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在藝術品信托中,‘春買秋賣、快進快出’成為了常見的操作方式,短線操作加大了投資風險。過去市場行情火熱的時候,這種短線操作還能獲益,但在當前回調的行情下,藝術品信托顯然已經不是合適的投資方式,投資者對于信托產品信心下降,募集變得困難。再加上‘國38號文’對文交所進行了清理和整頓,雖然規(guī)范了藝術品市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藝術品信托的退出空間,使得發(fā)行藝術品信托的風險加劇,信托產品發(fā)行量也就自然減少了。
鑒定估值缺乏權威性
北京德美藝嘉文化產業(yè)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董藝介紹到,中國的很多藝術品基金在創(chuàng)始之初往往是由一些收藏家發(fā)起的,這些收藏家手中存有大量的藝術作品,通過信托方式做了抵押融資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基金。還有一部分就是在信托發(fā)行之后,在買的過程當中,往往依據的是基金管理人個人的偏好,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估值體系。估值是現在制約藝術品基金管理人的重要因素。中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并沒有自己獨立的估值部門,也沒有核心的定價體系,很多估值往往依靠的是與藝術家或者是代理機構進行磋商制定價格,還有一部分是通過之前收藏家購買藝術作品的成本來做藝術估值的定價。
藝術品信托市場是一個專業(yè)性較強的市場,藝術品本身的價值評估和真?zhèn)舞b定是其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目前市場上,專業(yè)權威的鑒定和評估機構缺乏,贗品盛行,給藝術品信托帶來極大風險。通過高估藝術品價格來牟取暴利已經成為行業(yè)內普遍的現象。
3、藝術品信托轉型路在何方?
投資期限延長到2年
藝術品是一種中長期投資產品,信托這種快進快出的投資方式在藝術品市場上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此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實時推出了“恒泰證券保利14號藝術品投資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將投資期限延長到2年。
藝術品信托能夠讓投資者在兩年內每年都得到9%的穩(wěn)定回報,免去了投資者經常為資金尋找投資對象的煩惱,對于那些不喜歡多折騰、希望收益穩(wěn)定的投資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利益有多重保護
高收益的產品往往具備高風險,尤其是在藝術品市場遭遇大起大落的背后,藝術品信托的風險性更是備受關注。
由于我國藝術品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產業(yè)鏈尚未成熟,保險、物流、倉儲、運輸等整個鏈條非常單薄,對于藝術品的保管很難達到國際上的標準,缺乏相應的保險環(huán)節(jié),存在信譽危機、專業(yè)人才短缺、退出機制單一等問題,而這款資管產品從產品保管到保險,都有專業(yè)的機構在防范風險。不僅如此,產品的融資折扣比率只有50%,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收益時,融資方、擔保方、投資顧問依次承擔補差義務,為投資者投資收益提供多重保護。
規(guī)范藝術品信托市場體系建設
業(yè)內人士呼吁,當前應大力規(guī)范和發(fā)展藝術品信托市場的體系建設。只有隨著藝術品市場的逐漸成熟,藝術品鑒定、估值以及保險等配套服務逐步改善,藏家、畫廊與拍賣行之間進一步整合,藝術品信托未來的發(fā)展空間才能得到進一步拓展,中國藝術品市場和金融資本才能實現真正健康的有機融合。
結語:整體來看,藝術品信托經歷了井噴式發(fā)展到集中兌付的轉變,進入“藝術品信托的退出之年”。所有人都看得到,藝術品市場大勢走弱和藝術品信托兌付期限逼近的雙重壓力,藝術品信托面臨著因價格波動風險和流動性困境造成的“雙殺”。然而,面對這些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藝術品信托該如何轉型,成為藝術金融領域共同面對的時代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