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座全新的專業(yè)美術館“敦煌當代”將于上海市楊浦區(qū)落成開幕,首展為“境象敦煌”。這是首次將“敦煌”這一極具文化內涵的概念融入當代美術館機構理念的大膽探索和全新嘗試。屆時,上海將同時匯聚三個敦煌大展,除了正于中華藝術宮持續(xù)熱展的“何以敦煌”藝術大展之外,還有10月26日將亮相遇見博物館(上海靜安館)的“遇見敦煌”沉浸式光影藝術展。
空前的“敦煌熱”將給上海觀眾帶來什么樣認識敦煌的新視野?對于“敦煌”這一大IP的開掘如何不陷入“內卷”?這些都是人們頗為關心的焦點。
以“敦煌”為名卻各有側重
敦煌,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這里不僅是歷史的交匯點,更是文化的交融地。盡管即將相遇的三個大展均以“敦煌”為名,但各有側重。
“何以敦煌”藝術大展更多的是接續(xù)傳統(tǒng),以文物、高清復制窟以及壁畫臨摹珍本等實物作為載體,細述敦煌文化寶庫中的諸多閃光之處,在知識普及上可圈可點。例如,走進復制的西魏第285窟,可直觀領略它如何被譽為“融匯多元的萬神殿”;置身復制的中唐第158窟,很難不為“最美涅槃佛”而感到震撼;面對壁畫《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臨本,傳奇的“敦煌英雄”一下子被具象化了;站在壁畫《都督夫人禮佛圖》臨本前,會驚嘆于“大唐氣象”“麗人行”的壁上“復活”。
科技賦能,再現(xiàn)敦煌千年之美,“遇見敦煌”沉浸式光影藝術展是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這個展覽此前曾先后巡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深圳等全國12城,累計觀展人次超過百萬,如今是煥新升級歸來。其中,運用現(xiàn)代科技的光影單元,將成為展覽最讓人激動的部分,以3D光雕數(shù)字技術和現(xiàn)場22臺4K超清投影機“復活”敦煌之美,將文化與科技融合為沉浸式體驗。步入這方身臨其境的空間,觀眾將看到壁畫上的飛天伴隨敦煌樂聲輕盈起舞,絲綢之路上的商旅隊伍伴隨陣陣駝鈴聲緩緩向前。這種現(xiàn)代技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結合,集光影、聲音、敘事于一體,解鎖敦煌藝術更多打開方式。
穿越古今,可謂“境象敦煌”展及其落地的上海敦煌當代美術館的關鍵詞,由此眺望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由歷史、自然、再現(xiàn)和心象四部分構成的展覽,展開文獻、檔案、文物與現(xiàn)當代藝術的對話,通過匯聚散落在不同收藏機構的《貝葉經(jīng)》、北涼石塔、胡人牽駝磚等珍貴的敦煌文物,呈現(xiàn)敦煌文化深邃而獨特的魅力,并以影像、交互裝置等多媒介方式打造“入境”式藝術體驗,邀請觀眾重新感知敦煌這一熟悉的文化符號。匯聚的當代藝術作品來自曹澍、陳芷豪、丁乙、高世強等21位藝術家,探討敦煌古籍、檔案、文物與現(xiàn)代及當代藝術之間的關系,其中有多件作品是藝術家們在敦煌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成果。
文化寶庫賦予源源不斷靈感
即將“撞檔”卻并不“重樣”的三個敦煌大展,恰恰力證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盡管敦煌很遠,但借由數(shù)十年累積的數(shù)字化成果,有了被不同地域的人們所感知的多種可能。也由此,敦煌文化這座寶庫能夠賦予現(xiàn)代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的靈感。
以即將上新的上海敦煌當代美術館為例,其定位便揭示了敦煌之于當下的一大重要意義,以敦煌文化澆灌促使市民學習和催生城市創(chuàng)造力的沃土,也成為跨學科研究、藝術、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開放平臺。館方認為,作為絲路明珠的敦煌,璀璨發(fā)光,也如歷史長河中的一灣清泉,照鑒過去,照耀未來。身在上海,這個當下的世界樞紐,遙望敦煌,這座曾經(jīng)的世界樞紐——兩者似乎千差萬別卻又千絲萬縷,而這也正是敦煌當代美術館成立的契機與初衷——期待成為一座傳送“窟”,以接續(xù)敦煌,以聯(lián)結世界。
也有業(yè)內人士提出,敦煌文化越是可貴,越是應當誠意開掘。他希望未來從不同角度傳播、活化敦煌文化的展覽越來越多,給人們帶來更加豐沛的啟示,而不僅僅是“內卷”,更不是盲目蹭“敦煌”這一大IP的熱度。